手機拍照無敵?不要再相信這些關於手機鏡頭的迷思
智慧型手機上的相機發展是近代科技史上最引人關注的歷程之一,與 20 年前的手機香筆,現在的手機鏡頭所拍攝的照片和影片與現實生活相當接近。將今日的中階智慧型手機鏡頭與第一代 iPhone 鏡頭進行快速對比後可以發現在細節、色域和整體影像品質上有明顯的進步,更不要提旗艦款機型拍攝出的高畫質影像帶來的強烈衝擊感。
手機拍照無敵?不要再相信這些關於手機鏡頭的迷思
也因為手機鏡頭的進展,讓人們很容易對手機鏡頭運作的原理或功能產生一些錯誤的認知。一方面來說,大多數智慧型手機鏡頭規格都是量化的,例如多少萬畫素、感光元件尺寸、鏡頭數量等,好像只要增加這些數值就能帶來更好的影像品質。另一方面,智慧型手機具備有 AI 處理和天文攝影等誘人的功能,模糊了品質與實際之間的界線。當然照片和影片的品質很大程度受到使用者與環境條件的影響,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中拍攝、保持鏡頭乾淨清潔、運用網格線以及 HDR 拍攝都有助於使相機發揮最佳效果。這次,我們就針對幾個容易被蒙蔽的點來做些說明。
迷思一:鏡頭越多就代表照片品質越好
在過去的幾年裡,整個手機業界都在朝向多鏡頭的方向發展。這並非沒有充分的理由,因為這些相機種類的不同增加了智慧手機攝影創作的彈性。例如,iPhone 14 Pro 的後置三鏡頭:4,800 萬畫素主鏡頭,1,200 萬畫素超廣角和 1,200 萬畫素長焦鏡頭。
超廣角鏡頭可以捕捉比主鏡頭更寬的視角,長焦鏡頭專為在更長的焦距下保持高品質而設計。雖然使用一個相機鏡頭很難實現所有這些目標,但在智慧手機上設計多個相機也不會立即改善拍照或錄影的體驗。所以,我們應該換個思路:功能不同的多鏡頭可以提供更多創作空間,但並不代表照片品質就會因為鏡頭變多而變好。
迷思二:鏡頭像素越高就代表照片品質越好
大多數智慧型手機用戶想要的是精美的照片和影片,你知道、我知道、手機廠商也知道,所以他們很好地利用這點來推銷自己的產品,並且視之為智慧型手機攝影的革命性創新。其中一項最常被拿來說嘴的就是鏡頭像素,時至今日,手機鏡頭已經從不到 500 萬畫素提高到一些最新旗艦機上的 2 億畫素。簡單來說,畫素代表的是數位影像中資訊的單位面積,百萬畫素(100 萬畫素)是相機在鏡頭中可以容納多少資訊的基本指標,因此,相機畫素的提高代表他可以在照片或影片的每一幀中保存更多細節,同時也會增加媒體檔案的大小。
使用較高畫素相機拍攝的照片與使用較低畫素相機拍攝的照片在放大到相同的大小時將保留更多細節和品質。但這並不代表影像品質就會跟著有所改善,鏡頭畫素與相機鏡頭的其他功能(例如光圈、感光元件尺寸和 ISO 等)不同,所有這些交互作用下才會影響最終相機輸出影像的。與現今的高畫素鏡頭同樣重要的是被稱為像素合併的功能,透過該功能將多個相鄰畫素的資料組合在一起以提高影像的精細度。
迷思三:光圈值越大,影像越好
智慧型手機用戶對於高品質照片所代表的意義有各自不同的想法與認知,所以這一點很值得拿出來講一下。部分消費者喜歡亮度高的照片,所以特別喜歡能夠收入更多光線的大光圈鏡頭;有些用戶會希望照片擁有更高的對比度,所以對光圈值並不重視。儘管存在這些主觀認定,但可以確定的說,智慧型手機用戶都會斟酌鏡頭規格配置來判斷要不要入手。
智慧手機鏡頭上的光圈大小決定了有多少光線進入。顧名思義,它是相機鏡頭上的一個控制光線通過的結構,其大小以「f/」為單位,數值越小則光圈越大,進入相機的光線就越多。因此,f/1.8 光圈將比 f/2.8 光圈吃進更多的光線,雖然在專業相機上具有可變光圈,但智慧手機鏡頭的光圈大多數時候是固定的。很明顯,大光圈鏡頭更適合夜間拍攝,但白天拍攝的情況就不同了,大光圈會增加鏡頭的進光量,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畫面太亮,成像效果反而不如預期。通常小光圈鏡頭的畫質清晰度跟銳利度會提高,但是光圈小過了頭反而影像畫質會變差,過猶不及。
迷思四:景深需要兩個鏡頭才能做到
最常被用來宣傳手機鏡頭的賣點之一莫過於可以把主體突顯出來、背景模糊處理的景深效果,為了落實這點,第二顆鏡頭通常會是長焦鏡頭或是黑白鏡頭。智慧型手機同時使用兩個相機感光元件拍照時,會在背景影像上添加模糊濾鏡,然後把主體疊加在模糊的背景之上來實現最後看到的景深效果,儘管因為邊緣偵測演算法和處理方面的不同有時候會失準,但結果通常都還不錯。
但景深效果並不是一定要用到第二個鏡頭才能創造出來的效果。例如,在 Google 的 Pixel 手機開始採用多鏡頭配置之前,其單鏡頭在景深效果也取得不錯的口碑。這些旗艦機採用演算法來檢測照片的主要焦點並模糊其其他部分。此外,iOS 上的 Bokeh Lens 和 Android 上的 AfterFocus 等應用程式在拍攝時也能提供類似的效果。如果你單鏡頭手機內建專業模式(或稱手動模式),你可以修改照片的焦距並模糊超出一定距離的所有內容。雖說可能性並非無窮無盡,但在沒有第二個鏡頭的情況下實現景深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迷思五:所有鏡頭都維持在使用狀態
如果你目前擁有多鏡頭手機,可以嘗試簡單實驗。打開相機應用程式,在對焦物體的同時,試著逐一覆蓋每個鏡頭,很可能會發現覆蓋某些相機對影像捕捉沒有影響,但覆蓋主鏡頭會影響拍攝。如果你的智混手機具有一系列相機模式,在這些模式之間切換並逐一遮蔽相機鏡頭,根據手機、攝影演算法和拍攝條件,你的手機可能會相應地在鏡頭之間交替使用,這表示主鏡頭並不會用來拍攝所有照片。
手機廠商一直在尋求軟體和硬體上的改變來強化相機功能和影像輸出,多鏡頭配置就是一個實例。儘管採多鏡頭配置,很少會有所有相機鏡頭同時運作的情況,每個相機鏡頭擁有不同用途,都是用來幫助智慧手機用戶完成想要的成果。即使在多鏡頭運行的情況下(例如在景深模式時),其他鏡頭也很可能沒有使用,這點進一步說明了部分搭載超過四顆鏡頭手機其實並沒有真正需要那麼多鏡頭,有趣的是,部分多鏡頭智慧型手機的每個鏡頭拍攝出來的影像品質落差很大。
迷思六:智慧型手機拍攝已經超越專業相機
儘管智慧型手機的攝影功能已經非常進步,加上手機廠商總是以超越或取代專業相機的話術來宣傳,但手機攝影距離專業相機還有非常長的路要走,而且這條路也不太好走,有許多問題需要取捨與克服。
就目前技術上而言,數位單眼相機仍然比智慧手機的拍攝更逼真,因為數位單眼相機更擅長於捕捉顏色、光線與陰影等,此外專業相機還能更精確地控制成像的各種參數,例如曝光、焦距、散景、ISO、白平衡等。因此,即使是在相同的解析度下,專業相機也可獲得置或手機更高品質的影像。
原文網址:https://www.kocpc.com.tw/archives/473881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