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電影、機器樹、足球 那些不能錯過的生物多樣性大會花絮

文:黃梅舒(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沉浸式體驗興起,跨足於電影、遊戲、藝術展演,美麗、迷幻、恐怖、驚險,讓人讚嘆連連。加拿大蒙特婁會議中心去年12月也上演了一場特別的沉浸式影片——「一個世界一次機會」(One World One Chance)。

這個特別的影片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期間展出,讓各國代表在緊繃不讓步的談判攻防中,也能想見地球的美好。會議最終交出成績單,近200國達成「30x30」協議,承諾要在2030年前保護至少30%的陸地及海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國際談判桌之外,還有哪些不一樣的花絮吧!

「一個世界一次機會」沉浸式電影院

「一個世界 一次機會」展出地點就在蒙特婁會議中心一樓,這裡有個加拿大最大的沉浸式影院OASIS Immersion。影片由國家地理雜誌策劃。在短短的12分鐘內,觀眾被全球的自然美景環繞。

在影像與音效的帶領下,觀眾潛入深海、俯瞰森林、步行在極冰上或就近觀察生物。影片的最後提醒人們,許多物種正瀕臨滅絕,扭轉生物多樣性流失就是現在。

「一個世界 一次機會」沉浸式電影讓觀眾近距離感受地球的自然美景。攝影:黃梅舒

感動地球美好的同時,也有很多物種瀕臨滅絕。會議代表齊聚蒙特婁,正是希望促成立即的行動。攝影:黃梅舒

Econario談判進度決定機器樹苗長成的高度

在會議中心展廳中央,矗立著一台5.5公尺高,不停上下移動的機器樹苗。這項藝術品叫做Econario,由生態藝術家Thijs Biersteker與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共同創作。

人們的承諾決定生物多樣性的未來,而樹苗的高度代表生物多樣性的完整度。當談判進展順利, 生物多樣性完整指數(BII)就會來到76%;如果各國都不願承諾,指數就會降到66%。Econario在悲觀與樂觀指數間徘徊。每一個行動與決心,正在影響生物多樣性的未來。

Econario高5.5公尺,非常吸睛。資料科學家每天將大會談判進度轉換成Econario的高度。攝影:黃梅舒

顧談判也顧娛樂 場邊大螢幕成世足觀賽區

本屆生物多樣性大會期間與世足賽撞期,世足熱也燒進會場內。談判會議主席甚至打趣地向各國代表抱怨,自己犧牲觀賽時間,希望代表們能保留協商彈性,盡早達成會議共識。

就在周末的空檔,「全球環境基金」(GEF)的會場大螢幕跟著直播起世足賽來,不時傳來的歡呼聲。

週末的會場較平日更安靜,唯有GEF展區聚集了世足賽觀賽人潮。現場有身著法國足球隊隊服的球迷,連GEF執行長也到場觀賽。攝影:黃梅舒

呼聲最高的「自然正成長」 是什麼? 展區報你知

本屆大會呼聲最高、最受眾人矚目的自然正成長(Nature Positive)展區總是有絡繹不絕的活動與人群。不過,大會決議最後未納入綱要。

自然正成長的目標是在2030年前遏止生物多樣性流失,先恢復到2020年的水準,之後持續正成長,於2050年完全恢復生態系。但有些國家擔心,自然正成長尚未有正式定義及方法學,也不清楚如何去做,現在貿然放入可能不妥。

自然正成長是本屆的熱門議題,可惜最後未納入大會決議。攝影:黃梅舒

世代創傷下的原民 藉守護者計畫找回與土地的連結

在蒙特婁舊港一旁的草地上,加拿大「原民領袖倡議」(Indigenous Leadership Initiative)搭建起「原住民族村落」區。這裡有容納120人的因紐人傳統椎狀帳篷(Innu Shaputuan)、長屋民族(Haudenosaunee)及溫達特人(Wendat)的傳統長屋。

加拿大通常以「First Nation」稱呼原民。他們是土地的開拓者,也是自然的守護者。原民青年Amberly Quakegesic談起「守護者計畫」(Guardian Program)如何透過專業守護者管理保護區、復育野生動植物資源、監測環境健康,串起青年與耆老的連結,更讓許多在世代創傷下的原民,重新找回對自身價值、文化的榮耀以及與土地的連結。

大會期間,在原住民村落區可見到因紐人傳統椎狀帳篷及其他原住民族的長屋。攝影:黃梅舒

「Innu Shaputuan」是因紐人的傳統集會場所,他們在此講述守護計畫,希望找回與土地的連結。攝影:黃梅舒 


原文網址:https://e-info.org.tw/node/235811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